Sunday, July 13, 2014

关于头发

        曾经有段时间我非常羡慕女生,她们可以留长短不一,风格各异的头发,而作为男生我只能剪成一种标准的平头,甚至连留长都不行。记得每次头发盖过耳朵班主任就会拍拍我肩膀说要剪了,于是我就非常不情愿地回家让我妈把头剪短。

        剪头并不是个很快的事情,加上我对电推天生的反感,我妈每次都得一直用剪刀一剪剪地把头剪齐,所以动辄半个小时以上。那半个小时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我最难忍受的半小时,因为那么长一段时间我都被定在凳子上基本什么都做不了,而且说实话出来的发型和别人都差不多也并没有“我”的烙印。所以在高中毕业以前,只要老师不跟我说头发该剪了我是坚决不剪头的,然后为了降低剪头频率,每次我都让我妈把头发剪到5mm到1cm的长度(基本是剪刀剪头的极限长度了),那时差不多一个季度剪一次头的样子。再之后高中毕业了,我慢慢地把频率又降低了一半,到我大四毕业的时候,我剪头的频率基本就是半年一次了。         但在来新加坡以前,我并没想过要自己剪头。

        第一次自己剪头是来新加坡几个月以后。在以前,每次头发长了都有妈妈帮我剪短,所以头发长了太热和盖住眼睛的麻烦我从来都没有过,但来新加坡之后,这个貌似天然不存在的问题却变得异常现实了。大概遗传了我妈什么东西都敢尝试的特点,我拿起剪纸的剪刀就开始折腾自己的头了。当然,自己剪头还是有两个比较容易理解的原因的。一个是我爸10年前来新加坡的时候也是自己剪的头,虽说据说他剪得并不好,但至少在敢不敢自己动手修自己的头的问题上,我不想输给他。另一个是之前提到的,我天生讨厌电推,但在理发店提这个要求似乎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嗯,其实真要说的话,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长大以后的我慢慢开始觉得,大街上人林林总总,发型却就那么几种。人的头发不应该和人脸一样代表那个人么?人脸各不相同头发却大多一样在我看来是理发店造成的一个滑稽的悲剧,我不想让这个悲剧发生在我身上。哦,题外一句,现在貌似整容也开始流行了,如果从什么时候开始,大街上满街都是长得差不多的人我应该用什么判断谁是谁?

        嗯,总之,来新加坡几个月以后我就开始自己剪头了。剪短并不麻烦,其实在头发整体有一定长度的情况下,多一剪或少一剪对外观的实际影响并不大。最麻烦的是打薄。那时我刚到新加坡不久,可以买到打薄剪的便利店都不知道该去哪里找,所以缺乏工具的我就只能用剪纸的剪刀用最麻烦的择取一半头发剪短的方法打薄,很慢而且很不容易控制。记得有一次打薄没控制好,明明是盖住耳朵的中短发,头顶上却有好多根因为过短而翘起来的毛……不过在这样的条件下经过接近一年的训练,我对我头发的特点有了了解,对剪刀的控制也好了很多。以至于一年后回家,我妈送我打薄剪之后,我尝试修整自己发型的过程也顺风顺水了很多。

        在我自己剪头以前,我对头发只有是否比较富油和是不是卷发的了解,哦,加上高中时认识的一个天生红发的女生,顶多对发色也有点很粗浅的认识吧。但是从自己剪发起,尤其是在我开始尝试留中发到中长发的时候,我开始意识到头发的特点远不是那几个定性的名词能描述的。我的头发硬度较大,带有非常轻微的卷曲,在定型方面,一般一天以内都不足以油到可以定型的程度。在留长的时候,我可以很明显地察觉到它洗完干燥之后就常处于一种蓬起的状态,侧面和后面靠近发尖的约5~15cm头发则会自然地向外翻卷。由于翻卷的角度比较固定,而且明显的卷曲长度就那么长,所以在头发过长的时候卷曲部分和因为重力拉直的部分比例上就会不协调。在考虑到这些因素之后,我便开始对自己头发的长度和厚度开始刻意设计了。

        因为头发过于蓬松会让侧面显得过宽,因此我会有意将侧面靠后的头发打薄。在以前不戴头罩式耳机的时候,如果鬓发卷曲部分太靠下,上面的直发会显得呆滞。因此我会有意让鬓发保持在脸颊下侧左右的长度。戴耳机之后鬓发不协调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大概因为耳机对鬓发的压迫,我发现鬓发上侧也开始卷曲了,因此这方面长度的控制也就不显得那么重要了。至于被发,我一直很喜欢我后面的头发,头部受重力自然拉直的头发在颈部因为我头发本身的性质自然展开,就像扇子一样。为了让这个扇子处于最明显的姿态,我一直只让头发最多长到齐肩的程度。
 
        至于现在的样子,不戴耳机的时候,头发整体较窄,但边缘由于卷曲而参差,给人一种整体收敛,细节张扬的感觉。戴上耳机以后,靠近耳朵的部分因为耳罩变宽了,在耳下缘到颈部上段宽度相对比较窄,然后在颈部下端这个“扇子”使得这部分头发宽度与耳罩部分相似。整体凹凸的感觉很棒。
        我一直觉得和脸一样,一个人的头发也是他/她特点的一部分,自己剪发这段时间的经历更让我明确了头发也有细腻的个性这个事实。我很高兴在一年多以前我选择了自己尝试修整头发而不是把这部分“我”交给理发师任由他摆布。有时回想以前见过的一些女孩子的头发,同样的长直发,相似的体型,有的背影给人很清爽舒服的感觉,有的却给人一种奇怪的“硬”的感觉。想来大概就是明明个性鲜明迥异的头发,却因为没时间具体了解它们的理发师用了简单粗暴“流行”的发型或处理方法而让一些头发憋屈地变成了不属于它的样子吧。

        不过现在技术也在进步就是了,也许现在或不久的将来人们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像整容一样让头发也变得符合某种标准呢?但我不知道那样对一个人而言到底是福利还是悲哀就是了。

        呵呵……

Wednesday, July 9, 2014

一些我喜欢的动画



和很多同龄人不同,小时候我并没怎么接触动漫。小学时还很向往看《圣斗士星矢》《北斗神拳》,但因为老爸只允许我看《Tom & Jerry》(yeah, that one),所以至今那些动画我也没看全,不过其实《Tom & Jerry》我好像也没看全,所以或许我不该完全怪我爸?再到后来大家看《龙珠》,看《宠物小精灵》并且在学校各种谈论这些东西的时候,我基本上就和他们完全脱节了。我既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也不想知道。以至于我被同学喊了一年多的“大葱鸭”我也不知道大葱鸭到底是什么玩意……(话说,它到底是什么玩意?)
第一次真正接触动漫是高中同桌带我看的,那时候我跟他关系还挺好,所以有次电脑课看到他专心致志地在浏览器里看一个黑白的图画就自然有点好奇了。那是《火影忍者》,高中时男生中间这算是一个比较火的话题,所以因为那段友谊,我也算“跟进时代”了一把。并且,开始觉得那些动画也可以很有意思了……所以那时起就开始看动漫了,最早只是《火影忍者》,毕竟男生很多都聊这个,所以接触得比较多。后来各种机缘巧合在高中毕业的时候接触了《秒速5厘米》《Air》,知道除了“热血”动漫还有很多不同的类型之后,就更加迷上了这种表现形式。正如有次看动漫review的时候听到的一个说法:动漫和电影相比,由于表达方式和手法更加自由,它可以展现更加丰富的内容和主题,“它可以是任何东西”。
是的。它可以是完全的波澜不惊的高中生活写实般的《LuckyStar》(它真的只是纯粹的高中生活写实),也可以是充斥着各方立场和矛盾冲突,没有理想主义生存的空间的《Fate Zero》;它可以如《Blades of Immortal》那样讲述在武士道衰落的时代背景下的不同武士们在理想、道义与情感上的挣扎,也可以如《Gundam: SEED》那样描绘后现代人类与基因改造的新人类之间的冲突与血泪;它可以把高中女生Haruhi Suzumiya描绘成一个神(是“God said let there be light, and there was light”那样的神,见《the Melancholy of Haruhi Suzumiya》即《凉宫春日的忧郁》),也可以把丰收之狼神Holo的经历和情感丰富成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见《Spice and Wolf》即《狼与香辛料》Season 1 ~ 2)。
         
正因为它的多样性,尽管在这许多年里看了各种各样的动漫,我仍然能时不时看到让我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作品。就在几天前,我就接触了《Puella Magi Madoka Magica》(堂弟跟我说它叫《魔法少女小圆》),一个将赤裸裸的二元论以童真的少女卡通般的画风展现出来的Anime series & movies。回想这几年看到的东西,突然觉得,如果把那些震动我内心的作品列一张表出来,将林林总总千姿百态的神作并列而观,会不会更胜于一场博览馆的游历呢?


名称:《秒速5厘米》(《5 centimiters per second》)

男女主角在樱花树下相熟,却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而分别,渐行渐远,直到多年以后,另一个樱雨纷纷的季节,两人在樱花树下擦肩而过。有人说:樱花散落的速度,大概是每秒5厘米……
一个高中同学给我推荐的动画,我接触的第一个“没有故事”般的故事。没有太多起伏,却让整个故事空灵而忧伤。主题歌歇斯底里的倾诉,更突显了在秒速5厘米的必然面前,一个普通人的无助。

 

名称:《尸鬼》(《Shiki》) 
在活着的人眼里,以人血为食的吸血鬼也许是邪恶的怪物。可是在不得不吸食人血才能生存的吸血鬼眼里呢?一个偏远的小村庄里搬来了一户神秘的贵族般的人家,于是,祥和的宁静便慢慢被疑惑,恐惧,哀伤,仇恨与隔阂填满。直到最后,无法相融的情绪在整个村庄里爆发成充斥着血泪的悲剧。


名称:《Clannad》+ 《Clannad: After Story》

"Dango, Dango, Dango, Dango, Dango, Dango DaiKazoku." 这世上没有任何东西能替代一个平凡,温暖的家。故事围绕着一个因为病弱留级两年才终于高中毕业的女孩Nagisa Furukawa,和年幼丧母、初中叛逆阶段与父亲争执时发生意外被斩断右臂筋腱的少年Tomoya Okazaki展开。故事主线从Tomoya高三与Nagisa相遇开始,纵贯3年(或8年,视看官的理解而定),明明一个平凡的人的平凡的故事,却既凄美得仿佛悲伤逆流成河,又恬美得仿佛整个世界都满满的都是爱。


名称:《钢之炼金术师:兄弟》(《Full Metal Alchemist: Brothers》)

"Humankind cannot gain anything without first giving something in return. To obtain, something of equal value must be lost. That is alchemy's first law of equivalent Exchange." 在热血类动画中,这部动画的内涵是比较丰富的。动画通过描绘形形色色的人与人造人的梦想,努力与因为不同价值观与利益而发生的冲突与悲剧,对理性与人性的权衡做了一些讨论。这部动画在气氛渲染以及人物塑造方面很成功。虽说和很多其他类似试图触及世界观的讨论的作品一样,《FMA:B》无法避免过于简化矛盾而带来的稚嫩感,但整体而言,这部动画作为一个感官冲击很强的作品,可欣赏性还是很高的。


名称:《Wolf Children》

如果是一个人类的孩子,学会融入人类的社会基本上是必须的事情;如果是一头狼的孩子,让它学会回归山野才是更合适的选择。但如果一个孩子既有一半人的血统又有一半狼的血统呢?
这是一个关于母亲的故事,一个伟大的人类母亲为了让自己的“狼人”孩子拥有选择作为一个人融入社会和作为一头狼回归山野的自由,大学毕业以后放弃在东京的生活,在偏僻的乡村开田垦地的十几年的故事。我不能说我能理解这位母亲。我不能理解她在丈夫意外死亡时甚至连认领尸体都无法做到,只身一人回到家中看着丈夫的照片时挤出的微笑;也不能理解在儿女纷纷离开身边,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偏远乡村空荡荡的屋子里,闭目聆听邈远山林间回荡的狼嗥时的微笑。也许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可能理解吧。但也许正是这份无法理解,让我震撼于母爱的伟大,也折服于《Wolf Children》这部对母亲的礼赞。


名称:《Another》

谁是多出来的那一个?
一个恐怖类动画,整个作品充斥着压抑的气氛——你知道有人会死,随时都有可能因为“多出来的那个人”的诅咒而死去,但你不知道会是谁,在什么时候,会以什么样的方式与这个世界诀别,你也不知道究竟怎样才能中止这个诅咒。而当你终于知道中止这个诅咒的方法,当一切终于变得不那么绝望,了解方法的你,也许更希望自己不曾知道它……


名称:《Lucky Star》
Kyoto Animation似乎有种把事情推到极致的习惯。在将Key的Visual Novel改编成动画时,前两部(Air,Kanon)也许还只能说是泪点很多,而当他们做到《Clannad: After Story》的时候,它的后半部已经不能用“泪点”来描述了。用Glass Reflection的说法“It(泪点) keeps pounding you and doesn't know when to stop”。在将《凉宫春日的忧郁》 改编成动画的时候也是如此,他们制作的第一季还算是正常的动画,到第二季为了让观众了解 Endless 8中陷入time loop的Yuki Nagato经历15,498个相同的暑假的痛苦,就真的将这个暑假的剧情在连续八周的播放里重复了8次(也许你应该感恩他们没有重复15,498次?)。
在知道Kyoto Animation的这个倾向的情况下,理解他们制作《Lucky Star》这个完全没有故事的动漫也就不……那么难了。一般而言,一个动漫作品或多或少都有所谓情节,都有人物矛盾 ,都有故事和类似人物成长/变化的发展。但这个动画没有,它将整个“意义”全部舍弃了。"It's a show about nothing, literally, NOTHING."  整个动画就围绕4个高中女生和她们的老师,家人与朋友展开(呃,它真的有展开什么么?)。内容就是那4个女生(以及她们的家人朋友等等)在课间,回家路上以及假期时互相的吐槽。对,这就是全部。然后这部动画一共播了两季24集……
虽说是一个“show about nothing”,但这样的动画也有这样的动画的好处。我不记得有多少个无法入睡的晚上,听着那几个女生诙谐打趣的吐槽,笑着笑着就睡着了。也不记得有多少次抑郁的时候,我会从Youtube上把这个动画打开,笑着笑着就把烦心的事情看淡了。我不会说这是一部Master Piece级别的作品。但作为一部诙谐的轻喜剧,它绝对是worth noting的作品。
PS. 这部动漫的开场特别赞。


名称:《虫师》(《Mushi shi》)

All life exists not to hinder others in this world. They are simply there to live as they were meant to.
《虫师》是个安静的动画,讲述的是一个以替人处理因为“虫”而引起的麻烦维生,四方游走的“虫师”的经历。这个动画的第一季一共有26集,每一集都是彼此独立的故事——一个名叫“Ginko”的虫师在不同的村庄处理不同的“虫”的故事。“虫”并不是我们所说的昆虫或者虫子,而是一种类似于灵魂或精灵一般没有形体的生物,它们千姿百态,与其他任何动物与植物都不同。它们按照自然的规律生存,只有在它们的活动与人的活动发生交集时,才会引起一些让人们觉得疑惑和麻烦的问题。这部动画没有剧烈的矛盾,26个不同的故事从26个迥异的侧面讲述着同一个道理——所有生活着的生命都并不是为了影响到世界上其他的生命,它们只是按照自然形成的规律生活而已,“虫”是如此,动物是如此,人,也是如此。
由于是部安静的动画,《虫师》也许更适合在忙碌的一天之后,泡一杯茶,倚靠在床上静静地观看。舒缓而有代入感的音乐,静谧而和谐的画面以及婉婉道来的“虫”的故事,或许可以驱散那一天的烦恼,留下一个安静而恬美的梦境。

 

名称:《魔法少女小圆》(《Puella Magi Madoka Magica》)
<这部动画超出我原本预期太多,简介部分需要重写,如果我有办法整理那些感觉的话……>
《魔法少女小圆》这个系列由3部电影和一部TV series组成。前两部电影与TV series基本重复,第三部电影是TV series的延续。由于实在是非常棒的作品,从内容、主旨,到音乐、画面,无一不恰到好处到惊艳的程度,在这里我并不想剧透。但基于个人的欣赏体验,我建议不要把TV series作为一部完整的作品来欣赏。三部电影合起来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因此如果先看的是TV series而不是前两部电影,最好把第三部电影作为TV series的结尾。